一、預習目標
1、違法行為的含義及類別。
2、刑法的含義。
3、犯罪的基本特征。
4、我國刑法的種類。
5、能結合違法犯罪的有關案例,正確判斷什麼是違法行為,什麼是犯罪行為,初步學會分辨是非、分析事物的能力。
二、預習要點
重點、難點︰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為,初步具有守法觀念;行政違法行為、民事違法行為、刑事違法行為三者的區別。
三、預習問題
1、什麼是違法行為?
2、根據違反的法律,違法行為可以分為哪幾類?
3、什麼是刑法?
4、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?
5、什麼是刑罰?
6、刑罰的種類有哪些?
四、預習檢測
1、如果說道德是人們追求的較高境界,那麼,人們行為的底線則是( )
A. 不違紀 B. 不違法
C. 不違憲 D. 守紀律
2、違法行為是指( )
A.違反憲法的行為
B.違反法律和紀律的行為
C.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
D.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作出法律禁止的行為
3、社會上的違法表現各式各樣,五花八門,從這些行為違反的法律類別上可以將違法行為劃分為( )
?民事違法行為?行政違法行為 ?刑事違法行為?嚴重違法行為
A. ??? B. ??? C. ??? D. ??
探究案
一、合作探究
探究活動一︰小A和小B周六相約去鹽官古鎮玩,公交車到站後兩人便步行前往景點。行至風情街附近的十字路口時,遇到紅燈,此時正好沒有車輛和行人通過,小A心想這又不存在交通安全隱患,于是叫上小B一起闖了紅燈。兩人到達鹽官古鎮後玩得很開心,還去佔鰲塔看錢塘江,兩人正打算回家的時候,小B撿起石子在佔鰲塔下面刻上‘到此一游’說︰“今天沒帶相機,這樣再過個三年五年,來這里還能看到我們友誼的見證。”
(1)小A、小B兩人在古鎮做了什麼?
(2)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小A、小B兩人這樣做是一種什麼行為?為什麼?
二、隨堂檢測
1.欠債不還、損害別人的名譽、拾到他人遺失物不還等行為,屬于( )
A.違反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
B.違反教育法的行為
C. 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
D. 違反繼承法的行為
2、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並不都是犯罪行為,只有對社會危害性達到觸犯刑法的嚴重程度,才是犯罪行為。可見,犯罪的法律標志是( )
A.刑罰當罰性 B.刑事違法性 C.民事違法性 D.嚴重危害性
3、分析材料,回到問題︰
學生李某原來表現較好,曾多次被評為“三好學生”。後來他常和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來往,變得無心學習,不交作業,經常曠課,有時還偷拿別人的東西,打架斗毆,受到學校的多次教育。但他不思悔改,又經常在社會上偷盜財物,還參加賭博等,曾被公安機關拘留,仍 漚灘桓模 笠虺值肚瀾 還 不 刈?瘛> ㄔ荷罄恚 金潮慌寫τ釁諭叫倘 輟 /span>
閱讀以上材料,回答下列問題︰
(1)李某的行為哪些屬于違紀?哪些屬于違法?哪些屬于犯罪?
(2)李某由好變壞,最後走上犯罪道路的發展過程說明了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