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內容︰教材第16~17頁練習三6-11等習題。
教學目標︰
1.通過基本練習和比較,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兩種基本意義,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具體的生活現象。
2.通過具體事例溝通乘法和 ㄖ 的可逆關系,為後面利用口訣求商鋪墊。
3.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,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
教學重點︰進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兩種基本意義
教學難 悖 /span>體會一個算式兩種不同含義和乘除之間的關系
教學過程︰
一、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
師︰同學們,你們喜歡看動畫片《藍貓3000問》嗎?你最喜歡誰?為什麼喜歡它?有一天,勇敢的藍貓和聰明的菲菲要進行一場數學比賽。你們猜誰會贏?今天,我們也舉行一場數學比賽。全班同學分成2大組,看哪一組同學能贏!大家有信心嗎?
比賽規則︰必答題全對加100分,錯1人次扣10分;搶答題答對一題加50分,答錯不扣分;認真听對方發言的加20分。
二、挑戰對手 提高自己
1.必答關
(1)魔法卡片︰鞏固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各部分名稱
8÷4=2 15÷3=5 20÷5=4 36÷6=6
各組代表抽題,全組齊答。如︰8除以4等于2,被除數是8,除數是4,商是2。
(2)看圖寫算式︰
? ○○○○○○○○○○○○○○ □÷□=□
? ☆ ☆ ☆ ☆ ☆ ☆
□÷□=□
比較︰兩個算式中的除數2表示的意義一樣嗎?為什麼?
(3)分水果
A、12個隻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,每人可以得到( )個,算式是︰ 。
B、12個隻果,每個小朋友分3個,可以分給( )個小朋友,算式是︰ 。
為什麼兩個問題不完全一樣,而算式卻是同一個呢?由此你有什麼想說呢?
師生歸納同一個除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,但都與平均分有關。
(4)書本17頁第9題
學生獨立解答後進行展示與交流︰呈現同一算式的兩種不同理解方式︰
如︰10÷2=5
?10只海螺,每2只為一份,可以分成5份。
?10只海螺,平均分成2份,每份5只。
(5)書本16頁第8題
學生獨立解答後展示正確結果︰
4×6=24 24÷6=4 24÷4=6
請學生互相說一說每個算式的含義,選擇個別同學進行檢測。
師︰通過解答這道題,你覺得除法和乘法之間有怎樣的聯系?
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︰一個實際情景,可以寫成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,算式中的數是一樣的,只是位置不同、表示的含義不同。
(6)書本17頁第10題
學生獨立完成並交流。
2.搶答關︰
(1)10個桃子可以平均分成幾份,每份是幾個?算式是 。
(2)有3個小隊,每個小隊有5人,一共有幾人?算式是 。根據這個算式你還能寫出幾個除法算式?分別表示什麼意思?
3.智力關︰實踐活動“剪繩子”
(1)一根繩子長16米,對折再對折,每段長( )米。
(2)一根繩子長16米,對折再對折,從中間剪開,這樣把繩子剪成( )段,其中最長的一段長( )米,最短的一段長( )米。
三、課堂小結。
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和感想?有什麼建議?